你的位置:首頁> JHSB電纜在水泵房的防護固定方案
發布時間:2025.11.20 瀏覽次數:
廣東金聯宇電纜實業有限公司
摘要:針對JHSB電纜在水泵房面臨的振動、水流沖擊及意外拖拽等復雜工況,本文基于“多點固定、柔性緩沖、應力釋放”核心原則,提出分區域防護方案。從核心固定原則到具體區域實施措施,明確拉力分散、方向適配及應力集中規避要求,確保電纜在水下、水面過渡、陸地及控制柜端的穩定運行,有效防止接頭松動與護套損傷,為水泵房電纜安全防護提供可落地的技術指引。 關鍵詞:JHSB電纜;水泵房;多點固定;柔性緩沖;應力釋放
一、引言
JHSB電纜常用于水泵房等潮濕、振動場景,其運行穩定性直接影響水泵系統的供電安全。水泵房環境中的機械振動、水流沖擊及意外拖拽易導致電纜接頭松動、護套磨損甚至斷裂,因此需制定針對性的防護固定方案,以保障電纜長期可靠運行。
二、核心固定原則
為實現JHSB電纜在水泵房的可靠防護,需遵循以下三大核心原則:
1.
拉力分散原則:單個固定點承重不得超過電纜允許拉力的30%(例如10mm²電纜允許拉力為150N,單點固定承重應≤45N),避免局部過載導致電纜損傷。
2.
方向適配原則:固定方向須與電纜實際受力方向保持一致,防止因方向偏差產生額外剪切力,影響固定效果及電纜結構完整性。
3.
避免應力集中原則:在電纜轉彎、接頭等關鍵部位預留5-10mm活動余量,通過柔性設計釋放局部應力,防止應力集中引發護套開裂或接頭松動。
三、分區域固定方案
根據水泵房不同區域的工況特點,制定差異化固定方案,確保各區域電纜均得到充分防護。
(一)水下固定(水泵至水面)
水下區域需應對水流沖擊及水泵振動,固定方案兼顧緊固與防磨:
1.
近泵端固定:在泵殼出線口10-15cm處,采用內襯橡膠的不銹鋼U型卡箍(M8螺栓,扭矩控制在15-20N·m)進行緊固。橡膠內襯可緩沖振動,不銹鋼材質保障防水防腐性能。
2.
中段輔助固定:若電纜長度超過1.5m,在距出線口1m處增設尼龍扎帶(拉力≥500N)進行輔助固定,允許電纜有≤15°的擺動空間,避免過度約束導致應力集中。
3.
防磨保護:所有接觸點套≥10cm的PTFE(聚四氟乙烯)保護套,利用PTFE的高耐磨性及低摩擦系數特性,有效抵御水流沖刷及機械摩擦。
(二)水面過渡段
水面過渡段需平衡固定與柔性需求,應對水位波動及振動傳遞:
1.
緩沖設計:設置“Ω型”緩沖環,直徑≥30cm,同時電纜預留20%長度余量,為水位波動及振動提供緩沖空間。
2.
浮動固定:采用“雙點浮動固定”方式,利用弧形不銹鋼支架(內貼橡膠墊)限制電纜橫向擺動,同時允許縱向滑動(阻力≤10N),避免振動通過固定點直接傳遞。
3.
防水密封:穿池壁時使用316不銹鋼防水格蘭頭,確保密封圈壓縮量達到30%,保障水密性,防止滲水導致電纜絕緣性能下降。
(三)陸地敷設段
陸地段需兼顧敷設方式及環境防護:
1.
架空敷設:優先選擇架空方式,將電纜敷設于不銹鋼橋架(高度≥2.2m),每1.5m用扎帶固定,確保電纜穩定且便于后期維護。
2.
地面敷設:若需地面敷設,必須穿φ50mm鍍鋅鋼管(埋深≥50mm),每2m設置一個固定點,鋼管及固定點共同承擔電纜重量及外部應力。
3.
防護與彎曲要求:管口加裝防護圈,防止電纜進出時磨損;轉彎處彎曲半徑≥8倍電纜外徑,且在轉彎兩側50cm處增設固定點,避免轉彎部位受力過大。
(四)控制柜進線端
控制柜端是電纜受力及防護的關鍵部位,需強化應力釋放與連接可靠性:
1.
應力保護:在控制柜進線口30cm處安裝氯丁橡膠材質的應力保護套(長度≥15cm),吸收電纜外部振動及應力,防止應力傳遞至接頭。
2.
端部固定:柜內距端子10-15cm處采用可調固定座壓緊電纜,確保固定牢固且可根據電纜外徑靈活調整。
3.
接頭工藝:端子采用冷壓接工藝,壓接后進行熱縮密封處理,確保接頭拉脫力≥200N,保障電氣連接的可靠性及密封性。
四、實施要點與注意事項
1.
材料選擇:固定件(如卡箍、支架、扎帶)需選用耐腐蝕、耐老化的材質(如不銹鋼、尼龍),防護套(如PTFE、氯丁橡膠)需滿足防水、防磨要求。
2.
安裝規范:嚴格按照扭矩、距離等參數要求進行安裝,避免因安裝偏差導致防護效果下降;固定過程中避免損傷電纜護套。
3.
定期檢查:投入使用后,定期檢查各固定點是否松動、防護套是否磨損,及時維護更換,確保防護方案長期有效。
4.
環境適配:若水泵房存在特殊工況(如強酸堿環境、極高振動頻率),需在上述方案基礎上,進一步強化防護措施(如增加固定點密度、選用更高等級防護材料)。
本文共分
1
頁
最近資訊文章






